“晋江模式”与巴中城镇化

     “晋江模式”就是“泉州模式”,现在的泉州市就是1985年以前的晋江地区。“晋江模式”是一种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进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成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的成功范例。因此,“晋江模式”对于今日巴中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具有积极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


     泉商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崛起
     福建省属于东南沿海地区,幅员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700万,自然环境特点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改革开放前,闽南泉州地区不但人地矛盾突出,而且还是海防前线,战备任务十分繁重,无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都处在相当低下和缓慢状态,全社会生产总值长期徘徊在全省9个地级行政区倒数一、二名的位置上。
     由于人地矛盾尖锐突出,福建,尤其是泉州,千百年来就有一种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习惯。转移方向,一是面向海外,二是面向内陆,三是就地转移;转移领域则主要是工业和商业领域。因此,泉州不但是著名侨乡,而且还拥有深厚的工商文化土壤。1988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将“晋江模式”的成因概括为“内涵于广大晋江侨属中蕴含深厚的拓外传统和强烈要求改变贫穷现状的致富愿望。”
     简单讲,当这种民间的“拓外传统”和“致富愿望”一旦与“改革开放”国家战略相际遇的时候,整个泉州社会就爆发出一种拥有最广泛民意基础的强大而厚重的发展力量。直接证据就是今日泉州不但是福建经济领跑者,甚至是中国经济领跑者之一。到2012年,泉州经济总量已经连续14年位居福建首位,是福建名符其实的经济中心城市,而托起这座“经济中心城市”的主要力量,就是那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泉州人和他们所掌控的民营企业,他们现在有一个统一而响亮的名字,那就是“泉商”。目前,这支队伍究竟有多少人,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有学者则对其财富进行估量称在2万亿左右,主要分布在海外84个国家和地区、泉州本土及国内其他各地。
     城市群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育壮大
     费孝通在1986年考察泉州并首次提出“晋江模式”的时候,把重点放在研究以泉商及泉商主导下的民营企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条件上,甚少涉及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问题。他描述道:“晋江模式,就是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还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汇,国家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还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将计划经济时代的“手工业局”、“二轻工业局”变为“乡镇企业局”(现在称“中小企业局”)。但乡镇企业的功能指向却是“为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以农村集体组织投入和农民自主投入为主……”因此,泉商和他们主导下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最大特点就是“离土不离乡”,就是说“就地办企业”。
     现在看来,正是这种“离土不离乡”促成了泉州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因为,随着一个个“离土不离乡”的泉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个个以民营企业为核心的乡镇甚至是集市得到了壮大与发展,直至成为在全国都赫赫有名的产业基地。比如,南安市水头镇的“中国石材城”、“中国石材循环经济园”,石井镇的“五号仓库”和“石材城”、仑苍镇的“中国水暖城”、惠安县崇武镇的“中国石雕城”,以及晋江市的“中国瓷都”、“七匹狼集团”、“中国伞都”,石狮的“中国服装城”等等,都在其下辖的乡镇扎根。这些乡镇因为拥有大型企业和主导产业的支撑而就地吸附了大量农业人口进城就业,城市规模及功能于是又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整个辖区各个乡镇同步发展,就促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有的甚至实现同城化。目前,在泉州市境内沈(阳)海(口)高速沿线,一个以泉州主城区为主体及几十个综合实力强劲的现代城镇为依托的城市群已然形成。
     巴中城镇化在产业转移中大有可为
     泉州市沿海地区城市群的崛起对于巴中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积极示范效应。2011年,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巴中要建设“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空间布局的“四级城镇体系”……这是一种在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其最大优点在于起点高,规划领先,最关键的问题是产业发展。
     晋江模式”在初创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关系问题。但在其发展进程中却因抓住了现代城镇发展最关键的产业发展问题而使该模式就是用今天最先进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来考量,也毫不落后。由于拥有“中国水暖城”用今天最先进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来考量,也毫不落后。由于拥有“中国水暖城”作支撑,一个只有4万人口的南安县仑苍镇单是上缴给国家的税收就达到人平1万元。
     陈庆宗说,“晋江模式”与时代同行。随着泉商财富增长及泉商企业发展壮大,从1995年开始,泉州市各级政府全面启动“质量立市”和“品牌立市”工程,这是引导泉商更加具备战略眼光,泉商企业更加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工程。2000年以后,40多个国家级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陆续登场。2007年,泉州市把推进“城市跨越”纳入“晋江模式”范畴,由此揭开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高潮。
     对于现实巴中而论,“晋江模式”最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则在于:推进城镇化,必须首先发展足以支撑城镇化的产业;发展产业,必须调动本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产业,通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可以冲击本地传统观念和推动产业发展进程。从此意义上讲,与泉州结为友好城市,与泉商实行广泛而深度合作等,都是巴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THE END
打赏
海报
“晋江模式”与巴中城镇化
     “晋江模式”就是“泉州模式”,现在的泉州市就是1985年以前的晋江地区。“晋江模式”是一种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进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成农民变市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