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纪实(巴中市)

 

  巴中,正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老城面貌焕然一新,巴中新城快速崛起,通江、平昌、南江三个副中心紧随其后;在农村,重点镇、中心村建设如火如荼,传统优势产业延伸到全市各地,新型产业加快发展……

  后发赶超的巴中,没有太多话语,只有实际行动。2011年底,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招商引资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巴中位列全省市州第一。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寄望于巴中。在地跨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由17个市、80个县(市、区)构成的秦巴地区,巴中肩负着区域发展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重任;省政府也出台专门文件,支持巴中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厚积薄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巴中重新全方位审视自身,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特征,不断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区域合作,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跨越、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产业层次日趋提升、招商引资扩大圈层、城市功能逐渐增强,快马加鞭,把巴中打造成渝西粘合地带具有巨大聚集效应的发展高地。

跨越发展 统筹城乡理念一以贯之

  2011年3月18日,刚到任不久的市委书记李刚深入各县(区)调研后指出,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城乡统筹,“三化”联动。这时,统筹城乡,对许多巴中人来说,似乎很遥远,也很陌生。

  随后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为工作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开放合作、扶贫开发和职业教育等工作,把巴中加快建设成为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在对市情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巴中第一次站在了全国、全省的高度,深刻分析当前形势,提出了全市阶段性发展目标。

  2011年9月27日,市第三次党代会再次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那就是,坚持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推动城乡一体、“两化”互动,奠定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从认识到认同,从理论到实践,从目标到任务,全市上下掀起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热潮。对此,不少人感慨:巴中真正找对了发展的路子!

  2012年1月4日,中共巴中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坚持‘科学把握、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创新推动,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人振奋,使人向往。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之路……”2012年5月19日,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刘奇葆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我市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与省委提出的要求高度契合、高度一致。至此,“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更加深入人心。

  其实,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对巴中来说,是“逼”出来的,也有无法言说的“痛”。

  2012年3月23日,第一列客运列车缓缓驶进巴中火车站,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我们终于结束了没有火车的时代”!随着巴广(元)、巴南(部)、巴汉(中)等几条高速公路以及巴广、巴达(州)铁路的相继开工建设,革命老区的山门正徐徐打开。

  然而,交通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繁荣。人们发现,过去几年,巴中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周边市州却以更快的速度加快发展,我们与周边市州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

  巴中人着急了!巴中人也清醒了:不发展是落后,慢发展也是落后。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发展、慢发展都有“被吸附”、“被抛弃”的危险!

  面对窘况,巴中咋办?巴中不是没有资源,不是没有优势,也不是因为人愚钝。相反,巴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交通的快速发展让巴中的区域优势更加凸显,巴中人勤劳、智慧。这,都是优势。人们不得不以更加开拓的思维、更加宽广的视野重新审视巴中。

  “只有‘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实施弯道超车,打造区域发展高地,巴中才会迎头赶超。”市委书记李刚多次强调。

开拓创新 走统筹城乡巴中之路

  众所周知,在全国,统筹城乡工作开展得最有声色的是成都。然而,当巴中提出要走统筹城乡之路时,许多人将信将疑。

  他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成都,地势一马平川,经济发展全国排名靠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而巴中,地形复杂,人口稀疏,基础薄弱。不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经济基础,巴中似乎都无法与成都相比。

  但巴中人寻求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不比成都差,由此迸发出的创新精神,巴中也不比成都差。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地之初,“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让全国看到了老区人民不屈的脊梁;新世纪来临,走出去、争取大政策的发展战略,为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两年来,“向开放要活力,向市场要动力”,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巴中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更为巴中新时期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开拓创新,走统筹城乡的巴中之路,是巴中人民的现实选择。”市长周喜安说。

  学者王国旗认为,巴中统筹城乡战略的实施,不仅可行,而且是必由之路。全市上下需要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按市委要求,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同时,这也决定了巴中统筹城乡的路径选择有别于像成都这样的超大城市。

  自古以来,由于山高沟深,地势狭窄,老百姓习惯沿路而住、沿河而居。一场大雨、一处泥石流、一次车祸,都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隐患。2011年,“7.6洪灾”和“9.17特大暴雨”,再次冲刷着人们的传统习惯和思维惯式。

  “别人在谋划怎样发展,我们在思考如何逃命,这就是差距。”在随后的总结会上,不少人感慨。

  要突破,要大胆突破,巴中才有希望。2001年我市政务服务42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审批事项共计761项。经过前9次清理,还保留有257项。而2011年9月2日,通过第十次清理,市级38个部门只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26项,所保留项目为全省最少。这,就是突破。

  思路决定出路。在空间布局上,以巴中城区为中心,发展兴文新区和恩阳新区,拉大中心城市框架;大力发展通江县城、南江县城、平昌县城三个副中心城市,建设巴广(元)、巴南(部)、巴达(州)、巴汉(中)、巴万(源)五条大廊道,首期启动柳林、水宁寺、长赤、沙河、广纳、诺水河、元山、驷马等8个重点镇以及三皇、玉金、红光、将营等12个中心村建设。

  在具体举措上,打破行政区划概念,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制造业,大力实施“三六六”工程。即“三个聚集”(推进工业向园区聚集,有序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聚集,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六个统筹”(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市场体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乡管理体制)、“六大工程”(大力实施农村新居工程、乡村道路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公共服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未来十年,甚至更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十分清楚,举措非常得力。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现实的正确决策。

奋力拼搏 统筹城乡开创巴中发展新天地

  用行动说服群众,用效果凝聚人心。

  行动,比什么都强。在部分人徘徊不前、将信将疑的时候,市委、市政府带领一班人,以实际行动说明了一切。

  2012年2月,巴城重要交通枢纽桥梁麻柳湾大桥在悄无声息中开工了,预计工期十个月。如今,水下工作全面结束,正在进行桥面浇筑的准备工作。据了解,为缩短整个工期,市委、市政府把该项工程列为巴城的应急工程。这与以前类似工程“说几年、定几年、建几年”的惯式大不相同。

  2012年4月27日,随着一声震耳欲裂的爆破声,西华山隧道左洞全线贯通,比预定工期整整提前7个月。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平昌县星光工业园区奥狮曲轴老总李光胜感慨地说,从开工到企业入园,时间70天。这70天中又遇秋雨绵密,有效时间只有30多天。

  截至目前,巴中经开区建设不仅完成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主道建设轮廓初现,而且中交建、成都置信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入驻。有谁知道,从2011年5月我市正式动议建设兴文新区,时间刚刚过去一年零三个月。

  过去,一说到拆迁,干部群众都皱眉头;如今,巴州区陇桥片区、回风片区、黄家沟片区、中杨片区等等,指手为界,拆除了一片新天地,却没有一例恶性和群体性上访事件。

  作为巴山新居工程示范点——通江王坪新村的建设,从正式入场建设修缮到举行修缮开园仪式,只有短短八个月时间。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新居建设如火如荼,中交建、成都置信、广东温氏、江苏雨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巴中。2012年1至6月,巴中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57%,远远高于其他市州。全市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53个,投资总额768.01亿元,到位资金107.2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97个,到位资金52.36亿元;续建项目56个,到位资金54.92亿元……巴中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好、都快。

  “太好了!我们找到了感觉!”提到巴中的巨大变化,长期居住在老城的退休老教师刘尚尧老人高兴不已。

  统筹城乡,决不能输在起点上。在奋力拼搏、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为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少走弯路,巴中各级干部不断外出学习取经,把外地先进的经验、成功的做法植入巴中统筹城乡的伟大实践中。

  经济社会的快速前行和强有力的发展后劲,让巴中人看到了希望,找回了自信,挺直了腰杆。在采访中,不少干部说:“以前都是我们出去学习,现在变成了学习对象。”他们明白,所有成功者都是学习者。巴中一直在向周边学习取经,如今巴中不断迎来周边市州的干部前来学习考察。这说明巴中的自强之道,诠释了后发地区科学发展的真谛。

  但巴中人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因为我们知道,在不短的时间内,巴中只能是“追赶”,要“跨越”,还需要按李刚书记要求的那样,要有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超常的付出,在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巴中人正全面重新审视自己,努力把握新机遇,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开启新辉煌!

THE END
打赏
海报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纪实(巴中市)

 

  巴中,正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老城面貌焕然一新,巴中新城快速崛起,通江、平昌、南江三个副中心紧随其后;在农村,重点镇、中心村建设如火如荼,传统优势产业延伸到全市各地,新型产业加快发展……

  后发赶超的巴中,没有太多话语,只有实际行动。2011年底,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招商引资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巴中位列全省市州第一。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寄望于巴中。在地跨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由17个市、80个县(市、区)构成的秦巴地区,巴中肩负着区域发展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重任;省政府也出台专门文件,支持巴中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厚积薄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巴中重新全方位审视自身,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特征,不断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区域合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