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某某的创新理论学习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系统性的长期规划,有时仅满足于完成 “规定动作”,对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钻研不深,未能完全做到学思用贯通。
02 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运用新思想新理论指导实践、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有差距,存在 “学归学、做归做” 的脱节现象,学习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
03 理论学习主动性不足,存在 “要我学” 而非 “我要学” 的情况,对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缺乏追根溯源的钻研精神,学习深度和持久度有待加强。
04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功夫下得不够,有时满足于浅尝辄止,对一些重要论述的理解停留在字面层面,未能深刻把握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05 专业能力和业务钻研精神有待提升,对分管领域的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跟踪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完全成为业务上的 “行家里手” 。
06 创新思维和开拓意识不足,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对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工作的主动性不够,存在一定的 “路径依赖” 。
07 战略思维和前瞻性谋划能力有欠缺,制定工作计划时有时考虑不够长远,对潜在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预案准备不足。
08 应急处突能力需加强,面对突发情况和复杂矛盾时,有时显得经验不足,统筹协调、精准施策的能力有短板。
09 攻坚克难的锐气有所减退,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或棘手任务时,有时存在畏难情绪和求稳心态,缺乏 “钉钉子” 精神和一抓到底的韧劲。
10 工作标准有时不高,满足于 “过得去” 、不求 “过得硬”,缺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争先创优的劲头不足。
11 存在一定的 “好人主义” 倾向,在批评同志或反对不当意见时,有时顾及情面,批评不够直接尖锐,怕伤和气。
12 压力传导存在层层递减现象,对下属有时工作部署多、要求多,但具体指导、教方法少,导致部分工作落实效果打折扣。
13 有时存在 “守摊子” 思想,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的意识不够强,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主动触及、全力解决的决心和力度不够。
14 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扎实,下基层有时存在 “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的现象,对一线真实情况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掌握不够全面精准。
15 存在一定形式主义倾向,例如有些会议文件追求形式多于内容实效,对工作的跟踪问效、效果评估做得不到位。
16 工作统筹协调科学性有待加强,当多项任务并行时,有时重点不明、调度不力,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出现忙乱现象。
17 有时急于求成,推动工作过于强调进度,对工作的细节打磨和长效机制建设考虑不够周全,存在 “重部署、轻落实” 的情况。
18 自我要求的标准有时有所放松,随着工作年限增长,有时在细节小节上不够谨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
19 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有待增强,在原则问题上敢于较真碰硬的勇气和策略需要提升,有时存在回避矛盾的现象。
20 有时存在 “旁观心态”,对非分管工作关注较少,未能积极主动为全局发展献计献策,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