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材料: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

同志们: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此后,“国之大者”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语,被赋予丰富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重申“牢记‘国之大者’”,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的重要总结,以及如何继续成功的重要指示。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决议》中,“胸怀‘国之大者’”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经验写入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立于政治高度,以牢记“国之大者”为谆谆告诫,直面党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和时代发展新要求,对“国之大者”做出新诠释、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借此机会,我围绕“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大局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理论升华,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凝集。

(一)马克思主义大局观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当属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探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正是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它着重于把哲学思维转化为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解决好领导干部“眼力不够”问题,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和内在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蕴藏着马克思主义大局观,强调坚持立足大局考虑问题,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论和两点论看待问题,顺应事物发展的大趋势,高瞻远瞩和实事求是的决策,并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大局观,推崇运用矛盾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众多矛盾中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矛盾双方中探求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并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看待矛盾的变化发展,准确把握主次矛盾的变化和趋势,强调“两点”中有“重点”,“重点”中又有“两点”。毛泽东对共产党员要懂得服从全局这个道理有过精辟论述,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每个共产党员自觉竭尽全力维护大局、服从大局,这既是党员必备的政治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前提,因此一直备受尊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大局观,强调对于“国之大者”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重视,而且坚定表明其政治立场,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特色和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如此关注“国之大者”,这绝非简单喊喊口号的政治要求,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大局观的高度出发做出的符合实际的判断。其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丰富生动现实生活,是以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为动力,符合客观历史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真理性认知。

(二)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

“国之大者”关乎国家兴衰危亡,当仁不让地摆在战略优先地位,并需要持久关注来加以解决。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对国运、国势等重大问题早有考量,创造出“国之大事”“国之大计”“国之大本”等词语,也为后人留下许多金言金句,如“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等,成为古代国家管理的至理箴言,备受后世尊崇。尽管每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重要事项和问题,古代君臣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长期关注和重视,总希望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找到最迫切、最关键和最核心的事项和问题,积极探索处理解决好这些事项和问题。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对治国要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突出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继承,体现古代治国理政的特点,也为后世留下兴衰危亡的历史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中华优秀文化根基,中国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诸如以民为本、天人合一、革故鼎新、开放包容等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心怀“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正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治国理政并加以转化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述“国之大者”,并以实际行动呼吁全党以科学礼敬之心对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自觉传承和时代创新,传承“国之大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史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国之大者”,但党的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它既是核心领导又要协调各方,这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与时代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三)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理论升华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战略的政党,善于从战略上准确判断、科学谋划,在行动上赢得主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从战略高度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一系列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领胜利的步伐。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战争全局性问题,逐步摸清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以高屋建瓴、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高度历史自觉应对,创造出主动塑造态势、引领历史发展的精神风貌,彰显了共产党人战略的精准预测性和科学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积累了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宝贵经验。抗美援朝、炮击金门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战略实施,筑牢了新中国的政权和国际地位。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革开放为破题,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要求稳定压倒一切,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上独树一帜。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牢牢抓住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科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治国理政的重点有所区别,但都是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进行的,实现现代化成为“百年大计”,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也彰显出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关系新时代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百年大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对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把握,这必然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要求从政治高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化危为机开新局;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集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实现现代化是最大政治”和“民心是最大政治”有机统一起来。“国之大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政治理念,也正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凝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不断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论述,是中国为世界走向现代化提供的中国方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其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作为,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蕴含其中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凝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强调站稳政治立场和把准政治方向,从政治上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管党治党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结晶,也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精神精华的凝练,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实践,也必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更远、更广。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来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分析时局又要把握大局,根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识别各种政治陷阱避开各类政治风险,促使党员干部把讲政治做到主动内化,自觉养成遇事多想政治要求、谋事多想政治影响和处事多想政治后果的习惯。

(一)正确对待“两个大局”的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风平浪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危与机并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正是在“两个大局”之中,矛盾冲突之多,国与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局势风云变化之快,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之突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之重,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可谓前所未有,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都会产生剧烈变动,因此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我们所关注的“国之大者”面临的外在风险与考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更需要党员干部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善于发现不良政治端倪,剖析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坚定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把握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走出一条新发展道路。即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也绝对不能动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因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把握“两个大局”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理论原则,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产生的重要基石。中国共产党要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二)识别政治陷阱避开政治风险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各种突发风险因素增多,各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层出不穷,公共性风险和政治风险增大。诸如“党大还是法大”这类政治陷阱问题,其意图在于把党的领导和法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还有一些关于国有企业的言论,看似讨论经济问题,实则在侵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中国快速发展以和平方式开启大国崛起之路,可遭遇“地缘政治”的大国争夺说的游说,用“修昔底德陷阱”说辞挑起矛盾,以西方大国崛起之路评价中国,看似国际话语权之争,实则是敌对势力为中国发展制造各种障碍,设计各种政治陷阱。特别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别有用心人士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上如何看待党的历史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指出应“树立正确党史观”,并进一步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指出:“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育,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还有一些诸如食品、教育、卫生、生态、住房等事务,看似不直接关系政治,但处理不好轻则带来社会不稳定,留下不良政治后果,重则会给敌对势力留下话柄,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甚至会演变为政治灾难。正是因为政治陷阱时常存在,政治风险加剧,党员干部要时刻警惕,不能掉以轻心。但也还存在有的党员干部政治责任不强,有的党员干部放松警惕想当然,在涉及原则性问题上的政治陷阱面前上当受骗,深受其害,吃哑巴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因此,心怀“国之大者”,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居安思危从而永葆忧患意识,提高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早做打算、胸有成竹、遇事不惧,很快行动起来,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

(三)讲政治内在主动转化的考量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口头上讲政治,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来抵制讲政治的现象,在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方面做得不够,以至于在新征程上还会有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有的人错误地以为抓党建与抓发展相比要虚一些,不容易出显绩,不怎么上心用劲,相反,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常与政治相联系,这构成了“国之大者”的最根本性特征。讲政治就要牢记“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讲政治就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以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推动实践工作,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员的应有态度。反观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丧失执政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权威被亵渎了。正所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不断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从政治上看问题,就不会“讳疾忌医”式地逃避问题,或是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把讲政治化为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牢记“国之大者”。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重要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可以从其鲜明主题、价值取向、重大责任和行动方略等方面提炼其理论内涵。

(一)鲜明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是全党必须时刻牢记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落脚点是强调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党中央关心和强调的,正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谁来领导,走怎样的道路来实现目标,历史和人民有了明确选择。拥有自我革命精神的中国共产党,是始终朝气蓬勃,经得起各种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无可替代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障。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飞跃。因此,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被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地总结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必然成为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论述的重要主题。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在挫折弯路中汲取教训,在胜利成功中激发奋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和任何干扰所惑,决不会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对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来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二)价值取向:让人民生活幸福

中国共产党从腥风血雨中走来,在攻坚克难中获得胜利,党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因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没有什么比人民的福祉更能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没有什么比发展的事实更能检验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开启幸福生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逐步富起来,向着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率领全党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创造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奇迹,并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并不是空洞的口号,体现在共产党人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斗争上,具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更表现在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的长远设计与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年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靠的正是获得人民的真心拥护。而只有继续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大利、谋幸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医疗水平,实现更满意的收入,全民安居乐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党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这也正是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价值取向。

(三)重大责任:保护好生态环境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兴国县进行调查时,了解到该地自然灾害频发是因为没有树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有空气、森林等。改革开放后,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从而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进程,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党执政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理所应当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国之大者”。生态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在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中占据重要位置。在谈及秦岭生态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特别是在谈到保护青海生态环境时直言“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素有“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美誉,还占据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生态和战略地位独特。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论述,并不是局限于一时一事、一局一域,而是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全局工程、特色工程、系统工程,例如要求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要求共抓大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等。更为重要的是,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要解放思想,要辩证看待保护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再三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理所应当成为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内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绝不是破坏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道路,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能源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抓住绿色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走出一条良好生态环境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一盘棋”,更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决行动,坚定得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用“眼睛”“生命”为喻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足见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极端重要性,堪称“国之大者”。

(四)行动方略: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履行担当与承担责任的历史。“两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强烈的忧党、忧国、忧民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因此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牢记、谨记“国之大者”,就是要转化为行动方略,坚持大局观,讲政治抓落实。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必须有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又是政治品格和从政本分使然。共产党员人的担当和作为本是一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毛泽东曾呼吁:“我们不干,谁干?”“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更是告诫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害死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牢记“国之大者”,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担当、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对美好世界的担当、对管党治党的担当,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并身体力行作表率,对改革发展看准了的事情,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地干,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国之大者”时,强调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确自己的职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危”与“机”并存,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只有善于观大势、识变数、谋全局、抓大事,才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要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强化责任担当是共产党人事业所赋、使命所系、本职所在,更是胸怀“国之大者”的内在要求。

同志们,国之大者,事关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国之大者”需要准确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维护谁”的根本问题。明确“我是谁”就是要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为了谁”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让人民生活幸福,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确“依靠谁”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明确“维护谁”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THE END
打赏
海报
党课材料: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
同志们: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此后,“国之大者”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语,被赋予丰富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