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牢固树立 “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 的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超常规发展的 “头号工程”,着力深化 “放管服” 改革,不断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全力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水平、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体系、优化提升投资项目落地跟踪服务、企业诉求受理协调处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坚持以改革激活力,政务环境逐步优化。
着力推动 “放管服” 改革,推动简政放权精准落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出台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 等相关文件,认真开展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审批改革,深入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和工业园区综合改革,纵深推进 “全程网办”“一次办”“3550 限时办”“绿卡服务”“容缺受理”“承诺即办” 等利企便民措施,今年以来办结行政许可 17297 件、公共服务 16025 件、即办件 1608 件、承诺件 35467 件,公布 “最多跑一次” 事项 774 项。深入推进减税降费。采取 “一业一策”“一事一议” 等方式,制定涉及土地、税收、厂房、物流、用工等方面个性化优惠政策,今年以来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收费 21 项,取消、减免及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 93 项,为企业减负 4402 万元,专项设置企业技改技创等奖补政策 5 项,为 177 家企业发放奖补资金 968 万元,减免企业税费 1.8 亿元。创新开展便利服务。建立健全在线服务、预约服务、错时延时服务等工作机制,方便企业利用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媒介快捷办理业务,并利用周六休息时间为企业提供税务、出入境、户籍、公积金、交通、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等部门的窗口和在线业务办理服务。
二是坚持以监管优秩序,市场环境有效净化。
持续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规范、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着力构建优质市场环境。构建市场诚信体系。统筹市场监管、人社、税务、人行等部门力量建立 “红黑名单” 制度,着力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面加强市场监管。牢固树立 “宽准入严监管” 理念,全面推广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方式和 “先辅导再整改后执法” 行政执法模式,实行职能部门联动执法,今年以来累计查处违法案件 433 件。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指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申请商标注册,帮助指导企业做好著名商标申报、商标品牌保护维权、品牌经营运作等工作,深入开展专利商标行政执法检查,今年以来累计查处商标侵权案件 8 件。
三是坚持以保障促发展,服务环境持续优化。
精准对接省、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以项目化运作为抓手,持续优化完善 “1+6” 项目推进服务机制,切实强化要素保障,着力提升服务能力。盘活资源强化保障。深入实施 “工业企业清闲促建提升” 行动,通过采取协商返租、依法回购、租赁转产、合作共建等方式,今年以来累计盘活存量土地 2000 余亩、闲置厂房 15.8 万余平方米,推动企业闲置资源有效利用。精准对接助力融资。持续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政府、企业间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落实 “应急转贷” 资本金 2000 万元,帮助水晶电子、泰宇达纺织等 10 家企业完成应急转贷 4980 万元,促成代代为本、海瑞科汽车等 13 家企业与 7 家银行签订 1.58 亿元贷款协议。搭建平台招工引才。持续完善 “互联网+政务服务” 在线招工平台,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多种渠道面向全县广泛发布就业信息,今年以来举办大型招聘活动 4 场,为鸿星尔克、翰彬霖等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招聘工人 2000 余人。
目前,我县优化营商环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仍然存在诸如 “放管服” 改革还需加大力度、投资软环境还有待规范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规范中介管理,推动审批提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超常规发展,为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市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