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渠省科技扶贫工作基本情况—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近年来,沟渠省科技扶贫工作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坚持在全局中定位、大局下行动,制定了重点突出、任务明确的科技扶贫工作路线图,按照以创新增能力、转化强产业、示范带全面的思路,采用“转成果、建平台、强服务、育人才”四轮驱动模式,统筹推进科技扶贫工作,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科技支撑能力,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有效促进了我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一、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实施重点科技工程,向贫困地区转化一批科技成果。针对集中连片地区贫困县在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传统严业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需求,结合我省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在片区开展系统性科技服务。“绿山富民科技工程”,覆盖了燕山一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全部22个贫困县,已建立30个山区特色产业基地,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绿色果品、生态养殖、旱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设施农业、休闲观光、生物质能源等八大产业技术提档升级;以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技术为重点,组织科技人员进山村、到农户,围绕山区主导产业优选100项先进适用新技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培训农民100万人次。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覆盖了黑龙港流域片区全部27个贫困县,以“节水优先、提高单产、扩大面积”为技术开发方向,根据区域特点和技术特色,开展了改土增粮、咸水补灌等中低产田改良领域的技术创新,集成筛选出节水丰产、粮饲轮作等领域的10项主体技术,完善了种业、农机、农技、土肥、植保等5个技术服务体系。2014年将南皮、威县等6个贫困县纳入了重点示范县,建设了6个百亩试验区、14个千亩示范方、6个万亩示范片。“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科技工程”,覆盖了攻坚示范区全部9个县,2015年支持100万元,示范应用新技术18项,发展了2个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建立了科技扶贫示范样板。
(二)推进农村创业式扶贫,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以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脫贫致富为重点。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全链条创新创、业,引导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一是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工程。引导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服务,创办经济实体和各类科技服务组织,进一步提高基层科技服务及成果转化能j9。截至目前,已在20个省级以上贫困县建设了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引进推广了“清香”核桃等46个新品种,集成示范了“苹果省力化栽培”等新技术69项,培育了“绿岭”、“富岗”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了临城核桃、饶阳蔬菜、平泉食用圈等一批县域农业主导广业发展。二是开展了“科技青春。创业富民”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主题行动。联合省委组织部,将在岗大学生村官全部认定为农村科技特派员,支持大学生村官积极开展“六个一”科技创业活动(创建一家科技型农业企业、创建一家专业合作社、创建一家农村产品网店、创建一家农业科技超市、创建一片“万元示范田”、创建一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015年,立项支持了第一批包括7个贫困地区在内的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三是实施了“三区”科技人才专项。重点围绕我省太行山、燕山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是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黑龙港流域省级连片特困区覆盖的县以及片区外国定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62个贫困县,共选派科技人员1085人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委托沟渠农业大学和河刁己科技师范学院两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为贫困县培养本土科技人员199名。2014年以来,选派的科技人员与800多个中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组织开展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培训技术骨干农民3万多名,共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330多项,提升了生态养殖、绿色林果等特色产业技术水平。四是设立了“沟渠省山区创业奖”。该奖项自设立以来已组织评审了十七届,设置了开发应用、推广转化和创新体系建设、企业家、基层创业带头人等多种类别的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到山区贫困县开展创新创业。
(三)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园区,促进科技资源向贫园地区聚集。围绕贫困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提高产业发展聚集能力、科技要素承接能力、科技企业孵化能力为目标,支持贫困县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健全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建立科技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平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创业资源向贫困县转移,培育壮大创新创业主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园区发展,吸引各类创业人才向园区集聚。2014年,在南皮、平泉等9个贫困县建设了运行机制灵活、产业特色鲜明、增收致富带动能力强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其中南皮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于2015年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四)加强扶贫科技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素质。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坚持农民需求导向,以帮扶重点村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依托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科技特派员巡讲经验交流平台、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视频制播平台等四类平台开展科技培训,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培训渠道,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和“科技二传手”02014年以来,我省继续大力实施一村一品致富产业科技培训、山区“双百”科技培训等活动,共组织852名科技特派员,培训骨干农民8.3万人次;升级8个贫困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提升了贫困地区信息服务能力;建立沟渠农大、沟渠科技师范学院两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打造永久牌科技人才培养平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注重参与重大扶贫开发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近年来,为加强科技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支撑引钡作用。先后参与制足J《中共沟渠省委、沟渠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中共沟渠省委、沟渠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及阜平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燕山一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与科技扶贫有关的政策文件,把引导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创新创业、推进贫困地区与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合作、强化贫困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内容,努力将科技扶贫工作列入到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当中。
(二)注重培育壮大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围绕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以引进新技术、推广转化农业成果为重点,结合农民生产实际中的难点问题,加强共性、关键性技术的引进示范。通过绿山富民科技工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程等重点科技工程,支持55个省级以上贫困县的特色产业发展,累计组织近百名专家教授参与工程实施,引进开发新产品80个,推广新技术106项,建设科技示范园40个,有力推动了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三)注重强化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统筹各类科技计划,针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为重点,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项目实施所涉及到的县占全省贫困县数量的近80%,科技扶贫项目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引导项目承担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机制,引进了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沟渠农大、沟渠农科院等院所、高校的一批技术人才。2014年,向省级以上贫困县投入科技资金1500多万元,引进各类科技人员600多人,带动了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配置。
(四)注重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扶贫工作。在科技扶贫过程中,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贫困县开展科技合作,与贫困县主导产业及农业龙头企业对接,通过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产业界、科技界、政府推动科技扶贫的合力,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起到了科技推产业,产业带农户,农户脱贫致富的效果。
(五)注重借力聚力推进科技扶贫项目建设。在推进科技扶贫工作中,注重与省委组织部、农工部等部门以及省农科院、沟渠农大等院所高校的合作,依托科技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积聚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增强合力,借助各级政府职能来推动科技扶贫工作。
(六)汪重发挥示范样板的带头作用。为强化科技在扶贫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及早平县科技扶贫、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等工作的开展,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抓好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重点推进了沽源县南洼村、内丘县西张麻村、深泽县南营村等村的帮扶工作,统一编制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帮扶资金、统一落实帮扶项目,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的科技扶贫示范样板。
三、科技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沟渠省科技扶贫工作在促进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配置、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沟渠科技扶贫任务仍非常艰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在科技扶贫主体上,仍存在重视政府行为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参与,而相对忽视各种社会力量及农民的积极参与。二是在科技扶贫资金投入方面,由于贫困地区财政比较紧张,一些贫困县科技投入相当低,当前中央及省科技扶贫投入力度不能满足贫困县依靠科技发展产业进而实现脱贫敛冒的需要。三是在扶贫方式上,科技与产业结合度仍不高,贫田地区依靠科技发展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仍需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战略部署,针对贫困地区优先配置资源,加强京津冀科技合作,先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断头路,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现代科技园区,鼓励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创新创业,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一是突出园区建设,推进环首都地区扶贫攻坚。环首都贫困带对首都安全稳定形势影响较大,一直是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工作重点,环首都地区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与京津协同创新、加强生态支撑、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建设各类载体和平台,出台优惠政策,强化项目落地等,为环首贫困带产业升级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全方位、更有力的科技支撑,从根本上筑牢护城墙工程。
二是突出企业培育,做强贫困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主体。通过孵化器培育一批、科技人员创办一批、传统企业改造一批、科技招商引进一批等方式,按照初创期、成长期和壮大期三个成长阶段实施分类指导,在项目支撑、政策实施、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贫困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三是突出创新体系建设,形成科技要素走向贫困地区的凝聚力。把握用好新常态蕴含的科技扶贫新机遇,推进科技扶贫机制改革创新,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创新平台建设的整体布局,推动农村信息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品牌培育、科技金融、“互联网+”等平台的楚立健全,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创新要素的聚集承接能力。进一步优化科技扶贫政策环境,推动《沟渠省促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简称“沟渠十条”)等政策在贫困地区的实施执行。
四是突出联动机制,壮大贫困地区科技人才队伍。与省委组织部、财政厅、人社厅、扶贫办联合,每年向贫困县选派科技人员600名以上,为贫困地区培养本土科技人员100名以上,提升贫困地区科技服务能力。结合与省委组织部共同开展的“科技青吞.创业富民”主题行动,为贫困地区建立一支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队伍,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就一支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