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学第一章

别人授权,版权所有,请不要转载

第1章  工程伦理学概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更多的科学技术理论的广泛运用,以工程建设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及全球。在这些工程的实践中有高利益、高风险、高影响和高破坏力的存在。特别是在宏观方面,人们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金钱来研究它的作用范围和影响层面。只是关注它的实在作用和微观上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变成了当代世界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彰显了工程的多重背景,即技术背景、商业背景、职业背景、社会政治背景、环境背景等等。多重背景之间的相经关系也凸显出来。旨在提高工程专业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标准的工程伦理研究与实践,在工程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得出很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1998年以来工程问题不断出现,国内学者们开始关注工程伦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美国工程伦理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形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研究方法与实践策略以及它对未来工程伦理研究走向和跨文化工程伦理问题解决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等,对于我国工程伦理体系建构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其中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伦理问题就蕴含于这些关系之中。关注工程中伦理问题的工程伦理学,已经成为工程技术发达国家的哲学家和工程师们所公认的研究领域。

1.1工程伦理学的概念 

“工程伦理学” 可以有两种表述:engineering ethics和ethics in engineering。第一层涵义是指一个研究领域:关于工程中道德问题的研究,和对于那些应用于指导工程师工作的伦理原则和理想的探讨。在第二层意义上,“工程伦理学”指的是当前工程中的伦理标准:既包括1,工程师的伦理准则,如当前已设立的工程师专业协会的伦理规范,也包括2,工程师在伦理问题中现实的行为方式。而在第三层意义上,工程伦理学”指的是工程中伦理上所期望的标准:那些应当指导工程师的行为,道德上已得到证明的准则和理想,而不论这些准则和理想目前是否已被职业规范所认同。 

工程伦理是调整工程与技术、工程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在工程领域必须遵守的伦理道德原则。工程伦理的“德规范是对从事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要求。其主要道德规范是:责任、公平、安全、风险。前两者是普遍伦理原则,后两者是工程伦理特有的原则”。

“工程伦理”指称在工程中获得辩护的道德价值,但道德价值是什么?什么是道德?马丁等人认为:“道德涉及到对他人和我们自己的尊重。它包括公平与公正,满足义务与尊重权力,不以不诚实和残忍或傲慢的方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外,它还包括人格理想,诸如正直、感激、在危难中愿意帮助他人等。”

在2000年的《工程伦理导论》一书中,欣津格和马丁对伦理和工程伦理作出了三种含义的区分,这种区分对我们理解以上规范用法与描述用法的区分或许是有帮助的。首先,作为一个研究的领域,伦理是理解道德价值,解决道德问题,为道德判断作辩护的活动。它也是一个源自于这种活动的学科或研究的领域。相应地,“工程伦理是对在工程实践中涉及到的道德价值、问题和决策的研究。” 

所以从两个视域来理解工程伦理:1)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工程必然具有其内在的伦理维度。对工程的伦理维度的研究(实践伦理)构成了工程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即欣津格和马丁如上所说的“工程伦理是对在工程实践中涉及到的道德价值、问题和决策的研究”。2)作为一种职业,工程师应当具有其自身所独特具有的职业伦理。这种与众不同的职业伦理也应当成为工程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无论工程伦理是什么,它至少是一种职业伦理”。3)这两个方面又是一致的,这就表现在工程师的职业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从研究范围上看,无论作为实践伦理,还是作为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均有规范性的维度和描述性的维度。

1.2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伦理学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有着自己的背景,随着工程实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扩大,工程所影响的自然环境也就越大,进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涉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如何来处理好这些关系,这就要用到伦理的知识。因为伦理和道德一直都是处理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探讨工程师对职业、对人、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以及工程对环境等的影响。

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工程伦理是对在工程实践中涉及到的道德价值、问题和决策的研究。20世纪初,美国的各个工程专业学会通过起草伦理准则表现出对工程伦理问题的关注。这些准则有些类似中世纪的行会规矩,主要内容涉及工程师与客户(雇主)、同事以及工程师个人对工程专业的关系,要求工程师在履行工程服务时对客户利益忠诚、避免利益冲突、不能与同行搞竞争、保持技术知识和能力、促进工程专业的声誉。这些准则侧重的都是专业内部的事务,对工程师与一般公众、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考虑很少。如前所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程学会修改了原有的伦理准则,纷纷强调工程师对社会的责任。但是,工程伦理学真正作为深入研究的学科或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才开始引起工程师和哲学界等其它学术领域成员的系统关注。特别是1978—1980年间,美国学者R.Baum承担的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机构资助的“哲学与工程伦理学”国家项目,奠定了工程伦理学作为一门涉及哲学、工程学、社会科学、法律和管理科学的“跨学科性学科”的基础。

现在,可以把工程伦理学分为微观的和宏观的两个方向:微观的工程伦理学,从工程学会的伦理准则出发,主要面向工程伦理教学,围绕工程师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可能碰到的伦理难题和责任冲突,解决工程伦理准则如何适用于具体的现实环境,以使工程师的决定和行为符合伦理准则的要求。宏观工程伦理学,按R.C.Hudspith的观点,其着眼点在于工程整体与社会的关系,思考关于工程(技术)的性质和结构(如特定技术所固有特性是什么?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或决定技术的使用方式的?技术的固有特点是如何反映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的?)、工程设计的性质(如设计过程在历史上是如何变化的?设计过程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吗?设计者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如何变化的?)和做一名工程师的含义(工程师有什么长处和局限性?一般公众对工程的担心是由于误解还是由于他们以不同于专家的方式看问题所致?关于采用新技术的决定应当如何作出?)等更广泛的问题。

当前,工程伦理学研究最集中的问题是责任问题。H.Jonas指出,当代技术的作用与性质的新变化,对伦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技术时代,借助技术的中介,人类的力量空前增长,各种行为由于相互联系耦合而成为社会化的集体行为,其效果在空间上波及整个地球,在时间上可以影响到遥远的未来。所以,行为者、行为以及行为后果已与以往近距离范围内的所作所为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将“责任”推到了伦理理论的中心。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H.Lenk也指出,在历史上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掌握如此巨大的力量和能量,这都是技术及其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它已经成为改造世界、塑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因素,因此对技术进行伦理反思十分重要。他特别指出,在技术领域新出现的六个变化趋势使责任伦理问题突出出来,这六个趋势是:(1)技术措施及其副作用影响到的人数剧增;(2)自然系统开始受到人类技术活动的干扰甚至支配;(3)人本身也受到技术的控制:不仅通过药理作用、通过大众媒体对潜意识的影响,而且潜在地受到基因工程的影响;(4)信息技术领域技术统治趋势加强;(5)“能够意味着应当”的“技术命令”大行其道;(6)我们对人类以及自然系统的未来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此外,H.Jonas、H.Lenk、J.Ladd和C.米切姆等人还围绕与工程(技术)有关的责任问题探讨了责任的概念、责任的种类和层次、道德责任的特点、技术的新发展对责任概念的影响、工程师以及整个社会对技术问题的责任等问题。

1.3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研究伦理学的意义:一向来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功利主义的决策里,基本或很少考虑伦理的层面。同时,科技与人文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程伦理学对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人们应该转变观念,把工程伦理学和工程经济思想有一定的揉和和凝结。这样工程建设的实践才会达到完美的境界。

工程伦理学的方法

作为一种职业伦理或实践伦理,伦理学的方法自然地就被引入了工程伦理学中。1,功利主义伦理学、2,康德的尊重人的伦理学、3,德性论、是伦理学中三种常用的方法。对于同一个工程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用这三种方法分别地作出分析。有时应用这三种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而在更多的时候,应用这三种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前一种情景会增加道德辩护的力量,后一种情景会使我们对工程中的伦理问题更加感到扑朔迷离。这种状态是与工程中的伦理问题的性质相关的。与工程中的技术问题相比,工程伦理问题往往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即我们往往不能在正确与错误,是与非之间进行抉择。我们通常只能从特定的视角出发,作出不同程度的“应当”或“最好”之类的价值判断。前述三种方法,哈里斯将这种方法称为“从上至下”的方法。4,案例法,主要有决疑法(casuistry)、划界法(line-drawing)和创造性的中间方式解决方法(类似于“中庸之道”)。 哈里斯称这种方法为“从下至上”的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有两起引起全世界关注的案件:一是斑马车油箱事件,二是DC-10飞机坠毁事件。这二起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也是工程伦理学诞生的理由,而其原因在于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利润和效率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对公众的安全、幸福和福祉的关注。

自90年代以来,案例研究有两点主要的变化。在早期的案例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灾难性的案例研究。例如,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件中,工程师的责任和权利问题,以及由于缺失这种责任所带来的灾难。近年来,案例研究同时也研究一些“样板(或善举)工程”的案例。例如,花旗银行大厦事件和坎尼失踪事件。另一个变化是,早期案例较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而近来的案例更注重宏观层面的研究。前者为微观案例,后者为宏观案例。微观案例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个体或部分工程师与客户、雇主或公众之间的关系问题。宏观案例所提出的则是关于社会政策和职业以及职业社团的恰当政策的问题。

案例所提供的是一些具体的和特殊的场景,我们仍然需要一般的原则和规则,并将这些原则和规则应用于其中。比如:个人道德、共同道德(公德)和一般的职业道德。1)是否存在工程伦理学所独有的方法?例如,知情同意和自由选择最初是作为医学伦理学所独有的方法之一,那么,工程伦理学是否有类似的方法呢?有人认为,古老的决疑法也许可以在工程伦理学中焕发青春,也有人认为划界法或许有望成为工程伦理学所特有的方法,2)方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从目前的现状看,学者们大多认可不同层次的方法,但都回避了方法的统一性问题,即工程伦理学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方法还是一种自然科学(经验科学)方法的问题。

方法的多元化是可取的。首先,哲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均可运用于工程伦理学的研究中,不存在方法的统一性。其次,工程伦理学方法应该是一个方法论集合,在其中,至少有五种研究的方法:哲学的、决疑的、技术的、社会的和职业的。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工程伦理学第一章
别人授权,版权所有,请不要转载 第1章  工程伦理学概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更多的科学技术理论的广泛运用,以工程建设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及全球。在这些工程的实践中有高利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