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是指在新兴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的主流环境下,各高校将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借以网络传播的方式对高校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世界观来武装和教育引导高校学生,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增强抵制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腐蚀和诱惑的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巩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意识形态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必须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1.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媒体时代,为防止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中误入歧途或者迷失在错误思潮中,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非常必要。

2.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是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高地、抵御错误思潮侵袭的重要手段。

海量的信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涌入高校学生视野,各种非科学的、非主流的思潮使得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冲击,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错误思潮腐蚀着高校学生本就不算坚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的价值观和政治信仰容易被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资本主义价值理念所动摇。因此,必须推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建设,牢固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高地。

3.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符合客体的现实需要。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设立,是高校紧跟党和国家意识形态总体战略布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结合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这一核心任务而展开的。时代在发展,青年接受知识信息的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不断进步,使用新媒体网络已经融入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因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只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意识形态教育通过新媒体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更好地保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多未知情况和挑战。

1.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现实环境复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软件、移动应用、网络直播、自媒体、公众号等一系列新兴行业深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人们在享受这些新业态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同价值理念、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互相碰撞。在不同意识形态思潮发生碰撞交锋的过程中,一些不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在一部分学生中传播,并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这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部分大学生分辨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错误意识形态误导和极端思想的控制,如果不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极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认知,乃至怀疑社会主义制度。

2.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受到渗透冲击的手法多变。

与早期意识形态斗争中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简单粗暴的输出模式不同,新媒体时代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的入侵更隐蔽、更具诱导性,渗透冲击方式手法也更加多变。并蔓延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的入侵大都采用简短、隐蔽、看似客观理性,却暗含各种不良情绪的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方式手法,比如借助娱乐、消费、消遣等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诸如宣传西式价值观、生活观、认知观等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灌输,发挥资本媒介优势、话语优势、强占话语制高,炒作我国发生的热点事件和突发问题,煽动性报道,故意制造矛盾,扰乱社会稳定,形成意识形态问题冲突和对立,企图制造“颜色革命”。当前,西方国家、资本支持的某些非政府组织、社会和宗教团体借助交流援助等掩人耳目的方式,通过文化、消费和生活方式等价值碎片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进而削弱青年学生的辨别力和自制力。

3.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自身能力存在不足。

面对媒体的冲击,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表现在:第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存在教师缺位。部分高校教职人员、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认识不足,认为与其所教授的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大;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团委书记等又缺少与学生在互联网平台的交流互动,部分教师缺乏对网上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自身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能力不足,不能达到育人的理想要求。第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单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战场,系统性的理论教学有利于向广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有利于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但是学生的“获得感”“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媒体时代为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提供了技术、内容、表现方式等各方面的便利,出现了诸如通过网络直播课、微课堂、公开课和公众号等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平台。但是很多时候存在生搬硬套的情况,把传统教学的知识在网络平台再讲一遍,只是把教室搬到了网上,依旧还是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很难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监管能力不足。当下社交网络平台已成为高校舆情的最主要源头之一,成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另一主战场。高校学生在学校遭遇的困难和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寻求学校辅导员、老师帮助,而会选择在微博、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平台发布诉求。这些信息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拿来做文章,通过故意夸大或捏造的事实,抹黑学校形象,制造师生间的紧张对立关系,削弱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网络平台之间没有相应的监督合作机制,学校缺乏监督校园网络舆情的创新意识,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因而无法从源头遏制意识形态问题的发生。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系统化、多样化的方式,切实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担起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责任,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在网络环境中的引导力、防御力和传播力。守好网络教育中的意识形态阵地,一方面,要求作为运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抓住学生感兴趣热点问题中所蕴含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有利用新媒体和他们互动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断摸寻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创新话语内容,对社会中负面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的解读,让学生明白西方敌对国家全球推销其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险恶用心和盲目追求腐朽价值观念的弊端,而不是采取回避、应付的态度,直面问题、结合理论知识系统而又生动地讲解。既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深入浅出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原理。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明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可行的、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使中国实现百年复兴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网络平台运营及内容制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吸纳那些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意识形态教育视点的优秀人员组建团队。通过团队定期推送蕴含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让广大高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2.创新教育形式,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近年来,政府主流传统媒体纷纷在各网络平台注册账号,“学习强国”“中国共青团”“央视频”等纷纷上线,通过网站、微博、抖音、B站等媒体发布视频。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也应该积极探索搭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新媒体网络平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要想能够在高校学生中发自内心的被接受,还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改变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空洞泛化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将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融入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创新育人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网络环境中与学生依然保持一种良性互动。通过新媒体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可以巩固课堂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果,实现课内思政与课外思政相统一,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第二课堂,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坚定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提高监管合作水平,守好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

新媒体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为高校学生接收信息、增长知识、了解世界提供了窗口;另一方面,它也为境内外反动势力传播渗透各种虚假有害信息提供了传播渠道。因此,社交网络平台在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研究提供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使高校学生不得不面临着选择和过滤不良信息的难题。网络舆情呈现多元复杂情况和匿名自发的特点,加大了学校对网络意识形态监管的难度,学校意识形态传统监管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体网络监管需求。所以,加强网络监管要从多方面着手。第一,网络监管部门要建立新媒体设立登记备案以及监测和审查机制。新媒体社交平台要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定运营,守好舆情传播的“入口”,对输入和输出的信息进行审核。尤其是要对信息传入的重点媒体端口和可能被利用的热点社会问题等采取全天候监测、限制流量等方式,确保新媒体上信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和舆情稳定。第二,提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和监管队伍的网络监管技术和意识形态教育能力,让懂技术的人有鉴别和教育的能力,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懂得监管的方法。第三,高校网络安全中心等负责学校网络安全的部门要统筹协调校内外网络安全事务,建立学校和网络平台信息的沟通对话机制,对学校网络发布在平台上信息和有关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等网络内容进行监督和处置。

THE END
打赏
海报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是指在新兴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的主流环境下,各高校将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借以网络传播的方式对高校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
<<上一篇
下一篇>>